珠河城的雪,落了又融,融了又落,仿佛总在低语着一个名字——赵尚志。
那片被烽火灼烫过的黑土地,每一寸都浸透着不屈的魂。当朔风卷着狼烟掠过林海,是他,用鲜血焐热了冰封的山河;当黑夜吞噬了星月,是他,在茫茫雪原上点燃抗日的星火。
不必说那些枪林弹雨中的冲锋,不必提那些雪窖冰天里的坚守,单是那声穿透岁月的呐喊,便足以让无数后来者热泪盈眶——那是一个民族在最危难时,最硬的骨头发出的回响。
赵尚志画像(图片由赵尚志侄女赵战利提供)
“想故国庄园无复见,泪潸然。”
将军成长在那个风雨飘摇、山河破碎的年代。
1908年10月26日,赵尚志生于辽宁省朝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。1919年春,赵尚志随家迁居哈尔滨。为了生活,他受尽了资本家的凌辱和欺压,坎坷的经历使他成长为一个吃苦耐劳、具有倔强性格和反抗精神的少年。
1925年2月,赵尚志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。在校期间,他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来进步思想的影响,阅读了孙中山、李大钊、鲁迅、高尔基的作品,还经常看《晨报》《拓荒者》《现代学生》等报刊,并与同学们一起谈论学习体会,探索救国的道理和青年的出路。
1925年夏,年仅17岁的赵尚志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随后,赵尚志在《黄埔潮》上看到了介绍黄埔军校的文章,便下决心为革命去学军事。当这个志愿得到了党组织的批准之后,他说服了父母,便踏上了赴广州的求学之路。来到广州时,已经是11月初,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早已结束,他天天到学校去恳求,终于得到了多位革命教师的同情,经校方批准,被接收为入伍生。
1926年5月,赵尚志按照党的指示,返回了哈尔滨,先后在哈尔滨领导学生运动,在双城从事建党,在长春开辟党的工作。在负责党的长春通讯站期间,赵尚志被日本特务机关发现告密后逮捕入狱。敌人的严刑拷打和诱惑哄骗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。他不但没有暴露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,而且一刻也没有停止革命斗争,他利用各种办法接近其他狱友,鼓励他们坚持斗争。出狱后,他回到哈尔滨,始终活跃于白山黑水间,冲锋在抗日救国的第一线。
“冰天雪地矢壮志,霜夜凄雨勇倍添。”
英雄拼斗在那片“效马援,裹尸还”的疆场。
赵尚志一生中指挥了多场东北抗联斗争史上的著名战例,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,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抗日军民的士气,也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,其中就包括肖田地突围战和冰趟子战役。
1934年11月,赵尚志率领游击队在肖田地附近,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。在大批敌人脱离阵地追击突围马群时,赵尚志指挥主力从敌背后发起猛攻,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,立时大乱,游击队乘机突出了包围圈,安全转移。这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110多人、白俄警察20多人,而游击队只有3人伤亡。日军司令看到游击队转败大胜、秩序井然地突围转移的情景,不禁惊呼:此战“必有名将指挥!”
1937年3月的一天,赵尚志率队伍到达通北(今属北安)冰趟子附近时,接到群众报告:有800多日伪军进山“讨伐”。从敌我力量对比看相差很悬殊,但赵尚志仔细观察部队所处的有利地形之后,果断决定打一次伏击战,消灭这股敌人。
他立即调动队伍,从山口到谷地布置了一个“口袋阵”,并派一个班到山口引诱敌人。不出赵尚志的预料,敌人都被诱入阵中。随后,赵尚志的指挥枪响了,接着,机枪、步枪一起开火。沟里是一片冰川,敌人毫无藏身之处,被一批一批打倒,活着的敌人有的趴在冰上不敢动,有的掉过头往回跑。当时天气很冷,枪栓都冻得拉不开。指战员在赵尚志指挥下,一边烤火,一边打,越打越顽强。日落时分,将士们发起冲锋,在冰上趴了一天的敌人已经冻得站不起来,战斗顺利结束,此役共消灭敌人300多人。
“待光复东北凯旋日,慰轩辕。”
先烈长眠于这片自己誓死守护的沃土。
1942年2月12日凌晨,赵尚志在带领小分队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途中,被混入队内的敌方特务刘德山开枪打伤,赵尚志腹部中弹受伤,但他忍着剧痛,回手开枪打死了刘德山。枪声一响,预先埋伏在分驻所里的敌人向赵尚志和他的小分队包围过来。赵尚志把文件包交给在他身边唯一没有受伤的战士,命令其立即转移,而他自己则忍痛进行掩护,后因流血过多,在昏迷中被俘。
敌人把赵尚志拉到分驻所进行突击审讯。在审讯中,赵尚志仍然宁死不屈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,使敌人大为惊叹。最终,年仅34岁的赵尚志,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,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牺牲了。
赵尚志的一生,是在烽火与冻土中淬炼出的钢铁传奇,他那颗坚决勇敢的爱国心,深深感染着身边一批又一批军民,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。
赵尚志认为培养干部是坚持长期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重要工作。他克服重重困难办起了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学校,学员们除了学作战技能外,还学政治课,提高政治思想觉悟,坚定抗日救国的决心。
赵尚志曾率队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林海雪原里行进,爬冰卧雪、忍饥耐寒是家常便饭,但队伍中无一人退缩,特别是年仅十几岁的少年连战士,表现最为勇敢。他们以欢乐的歌声抵御着饥饿和严寒,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。
赵尚志从未远去。他是雪地里永不熄灭的篝火,是黑土地上永不弯折的脊梁,是每个中国人心中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的赤诚回响。当我们回望那段岁月,望见的是一部用热血与信念写就的不朽史诗——那史诗里,有他,有他们,更有代代相传、永不褪色的中华魂。
(文中图片除特别标注外,均由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)
优配网-优配网官网-理财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